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中国建成年产油气当量6000万吨大油田

来源:海相油气地质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7-0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中国新闻社,12 月 28 日。 12月27日上午10时,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数显屏油气产量曲线高达6000万吨,(达6008万吨,其中生产原油2451.8万吨,产油44531吨。亿立方米天然气)

中国新闻社,12 月 28 日。 12月27日上午10时,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生产指挥中心数显屏油气产量曲线高达6000万吨,(达6008万吨,其中生产原油2451.8万吨,产油44531吨。亿立方米天然气) 至此,中国石油工业新的里程碑诞生,标志着我国建成年产6000万吨油气当量的特大型油气田。

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,是我国新世纪以来增长最快的油田。 2012年以来成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田,继2013年西部大庆建成后,2019年超越国内油田的历史高峰,今年再创我国石油工业新高度。我国非常规油气田高效开发的奇迹。

长庆油田的开发是世界上典型的“三低”(低渗透、低压、低丰度)油气田。其显着特点是“井中有油,井不流”。经济有效发展属于世界性困境。

从低渗透油田开始,突破超低渗透,再打超低渗透,解放致密气,实现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,长庆油田先后近50年基础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。 4亿多吨储量的西峰油田经历了3次勘探失败;储量5亿吨的济源油田曾六次失灵。技术人员立足高原、沙漠,几十年来专注于地质演化规律和油气生成基础研究。他们对油气资源的快速获取形成了五项独创的理论认识,最终控制了盆地的油气资源。累计探明石油储量59亿吨,探明天然气储量4万亿立方米。

近两年石油勘探在甘肃庆阳发现了储量10亿吨的大型页岩油田;天然气勘探在陇东、宁夏和靖边气田西部新发现两个千亿立方米含气区。侧获碳酸盐岩大区,探明储量2124亿立方米;风险勘探在我国北部捕获了第一口高产海相页岩气井。凭借资源优势的积累,6000万吨的巨大体量,长庆仍有巨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。

长庆油田的发展来之不易。安塞油田从发现到规模开发,前期技术攻关历时8年,开创了我国超低渗透油田经济有效开发的先河。进入新世纪,经过技术人员在毛乌素沙漠6年的实际勘探,我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苏里格气田实现了盈利性开发。

近两轮国际超低油价,长庆油田不断挑战“非常规”油气开发极限,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掌握关键核心高速水平井钻井和体积压裂。技术攻克了世界致密气和页岩油开发难题,让“三低”油气藏爆发出巨大能量。先后建成国家级百万吨级页岩油示范区和30亿立方米致密气高效开发示范区。加快推进6000万吨,引领我国油气发展进入“非常规”时代。

面对“三低”油气田“多井低产”的现实,长庆油田探索形成了五类低渗透油气田,以低成本开发模式确保企业的发展始终遵循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成本和更可持续的发展。改变的方式。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,900多项适用技术将融合创新,嵌入油气田建设、生产和管理的关键环节,推动整个油气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。燃气开发产业链,推动生产经营方式向新型工业化转变。缓解了油气开发成本压力,有效对冲了前期国际油价暴跌带来的经营风险。

长庆油田为国家贡献了超过7.6亿吨油气产量。 6000万吨超大型油气田的长期稳产,让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更有发言权。基于资源优势的积累、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、低成本模式的创新,长庆油田计划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将油气年产量提高到6800万吨。

长庆油田产区横跨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蒙古、济南五省(区)。它不仅是我国油气的重要后继区,也是中亚油气必经东南沿海的必经之地。长庆油田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,负责向5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。年产天然气445亿立方米以上,为京津冀地区和陕甘宁蒙地区形成了安全稳定的气源。自1997年正式供气以来,已生产天然气4683亿立方米,相当于替代标准煤5.62亿吨,减少碳排放15.29亿吨,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。

文章来源:《海相油气地质》 网址: http://www.hxyqdz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707/442.html



上一篇:长庆油田油气年产量突破6000万吨
下一篇:贾承造:凝析油和轻质原油勘探为油气增产打开

海相油气地质投稿 | 海相油气地质编辑部| 海相油气地质版面费 | 海相油气地质论文发表 | 海相油气地质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海相油气地质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