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【趣味地理】都说了,别和搞地质的一起出去旅(2)

来源:海相油气地质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7-0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槽状板状只是形状的描述~ 但它们具有特定的形成环境~ 这是莱伊尔将今论古思想的体现—— 现今某种特殊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大环境跟古代是一样一样

槽状板状只是形状的描述~

但它们具有特定的形成环境~

这是莱伊尔将今论古思想的体现——

现今某种特殊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大环境跟古代是一样一样的

也就是说~总是有那么一群人

要么一天到晚在河边湖边海边挖沙子然后观察都有哪些沉积现象

要么动不动跑到熔岩流附近去看看那玩意是咋冷凝的

其实也有在实验室妄图认为制造高温高压促使岩石发生变质的……

恩~这其实是很严肃的科研行为

不过还是没法与游山玩水比~不是么

3

恩 貌似大家对旅游都还是很有兴趣滴~

我也喜欢旅游,~额 但更喜欢地质旅游~

啥是地质旅游?

曾经有朋友对我说~地质学习有三个境界

首先是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”——朴素的观察自然地质现象、地貌景观阶段。

进阶是“看山非山,看水非水”——已经熟练的领悟如何“将今论古”,可以熟练的将一个地质现象放大为一个地质体,把这个地点的地质体与另一个地方的地质体联系起来看,寻找其中的异同;可以说出眼前所见地质现象的从何而来向何方去。——这样的旅游就可以称为地质旅游了。

最高阶段是“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”——可以把眼前的地质体放进时空的尺度进行考量,分析它的原始形成、后期变动、可能发展;还可以把地质现象放进国计民生的高度来思考,分析为何成山为何成水,有什么矿为什么有矿怎么去找,有什么地灾为什么会有怎么去规避……

第三层次,非大家所不能为也

一张航拍的现代盐湖干裂现象~

不过 它的背后可不仅仅只是个干裂/龟裂哦

有没有人仔细观察过,龟裂的外观?

四边形五边形六七八边形~似乎没什么好玩的,一场雨后或者干旱就可以见到嘛……

其实吧。这里面好玩着呢~道尔顿提出了最原始的原子概念,认为物质是由等大球体组成的——其实在物理学经过高度发展后的今天,我们依旧可以这样的简单看待一些事物。

比如,泥裂为毛是五六七八边形~

因为,均一物质(岩石)是由等大球体(矿物)组成滴,然后球体间互相的约束力也是均一等大的,当受到均一外力作用的时候,球体之间会发生均一的120度夹角开裂~

不过,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嘛~岩石并不那么均一,矿物的排列组成也不是一成不变——SO,开裂的形态也会有那么些千奇百怪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

那你还说毛?额~~稍安勿躁,听我说完嘛……

石柱子?yes & no~

这货叫柱状节理~常见于玄武岩和其他岩浆喷出岩~外观嘛,还是很均一的。

看,那些六边形格子多可爱!

咳……这就是相对均一的岩石开裂的结果。当然,这货不是干裂也不是泥裂,而是岩浆快速冷却时发生的收缩开裂~

三个等大质点开裂,会形成120度的夹角~六个围着一个开裂,结果就是一个有趣的六边形。当各种不均质性探出头脑的时候,就变成了多形状但趋于六边形的开裂。

那为什么是柱子?额 这个是因为冷却收缩裂是垂直冷却等温面向下发展的——降温过程是均匀的嘛,所以等温面也是垂直下降滴

所以~有时候会见到各种方向的柱子混搭哦~

盐湖 冲积扇 以及……大大小小的干裂纹~

不过,你以为“三联开裂”的能力就这样了吗?

非也

图上有多少格子,大家自己慢慢数去吧~

冲积扇神马的可以无视之~那玩意没啥意思

一个干旱猥琐的湖泊最终无论是变成盐盘还是泥巴坑,你都会看见这样密布其表面的,龟裂纹。但如果这时候我们把谷歌地球的观察距离拔高,拨动鼠标转到非洲的东北角的时候——你会看见一个迄今为止被观察到的最大尺度的,三联开裂现象:东非大裂谷—红海—亚丁湾,最大的现代三岔裂谷。

其实它的开裂形成机制,和小小的泥裂没有多大区别:大尺度上均一的地壳岩石,大尺度上均匀的拉张外力,大尺度上的岩浆上涌作用,一个大尺度上理想的三联开裂!

地质嘛,见微知著是必须滴~

我国疆域辽阔,国土面积广大,但仅山地丘陵区就占国土面积的65%,地质条件复杂,构造活动频繁,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、地面塌陷、地裂缝、地面沉降等灾害隐患多、分布广、防范难度大,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、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。

文章来源:《海相油气地质》 网址: http://www.hxyqdz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707/444.html



上一篇:贾承造:凝析油和轻质原油勘探为油气增产打开
下一篇:中煤地质总局中化局:打造钾盐“金”字招牌 保

海相油气地质投稿 | 海相油气地质编辑部| 海相油气地质版面费 | 海相油气地质论文发表 | 海相油气地质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海相油气地质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